公司审计
来源:辽宁汇财财税集团 电话:024-88677699 时间:2022-04-12 09:02:22
(一)审计途径由现场审计转变为非现场审计。传统的审计模式执行现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深入审计对象的环境中查看原始资料以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此过程势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及时间成本。得益于财务共享模式,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子)公司的数据集中于一个数据共享处理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审计数据的获取。而以非现场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内部审计模式将极大提高审计人员搜集审计证据的效率。
(二)审计职能由监督控制转变为风险预警及服务管理。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数据标准化集中,一定范围内降低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与舞弊风险。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同时可引入IT审计技术,使程序自动提供数据变化趋势与幅度,及时预警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审计人员工作负担,增加其深入分析财务数据的时间与精力,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审计模式由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及事后问责。传统审计模式中,审计对象为过去已发生的各种事项及交易,由此形成的各种凭证、账簿及报表均已成为定数,发生的损失已无法挽回;然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各事项及交易发生时原始单据即上传至共享中心,相关人员将对业务进行全程监控,尽可能地降低甚至规避风险。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及事后问责全程防御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内审人员便捷、主动地进行审计,有效减少损失的发生。
(四)审计方法由静态检查转变为基于大数据背景及信息技术的动态审计。审计方法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环境变化以及技术发展两个层面。首先,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审被赋予了预警风险、提供决策建议等更有价值的意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庞大的数据,静态检查方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更多审计资源,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审计人员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控、对财务报表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横纵分析,便于在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点并视情况予以纠正。
感谢您关注我们
长按保存图片或识别二维码即可